2013年4月行政听课及教学督导
教学反馈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风春草春放牛”。阳春三月,杜鹃声声,蝴蝶双双,百花吐艳,杨柳轻扬,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抖落冬天积压的烦忧,让浅浅的绿意书写浓浓的生机,让淡淡的花香装点烈烈的诗情。三月给了我们明媚的春光,给了我们生命的绿意,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念,也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四月份,学校行政听了两节课:赵盼老师任教的高一历史课和黎国奇老师任教的高一数学课。赵老师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对教材很熟悉,教态亲切、自然,设问有梯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探究也很到位,注重了基础的夯实、挖掘和提升,三维目标的体现与落实,突出了“以史为鉴”的教学功能。但感觉课堂内容多,时间跨度大,节奏有点快。若能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史学理论、史学观点的生成过程,适当减少些内容,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黎国奇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体现出不俗的基本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由点到面,层次清晰,能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果不错。若能在推出结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半角公式的结构特征,深入时不忘浅出,书写更规范些,也许课堂会更精彩。
教育论坛
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
督导处
近来,一直想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多一点幸福感。关于幸福的教育生活,之前可能更多的目光投向期待健康成长的学生;而今不少人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落到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身上。事实上,只有真正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教师才有可能视教育为事业,精耕细作,生成智慧,教书育人,实现价值,享受人生。
在我看来,教师想要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那么,教师的“活力”从何而来?
首先,拥有健康身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先生之语,通俗形象,切中肯綮。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为学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忧心忡忡;殊不知,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基础。所谓“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通常包括健康的生理与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本是一个有活力的人的基本特征;对于要教好书育好人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权威部门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就整体而言,教师的身体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就个体而言,教师的身心健康,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又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支撑。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与人沟通合作的必要条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孤陋寡闻”者,怎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其次,善于有序阅读。教师想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只有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教师才有可能品味优美的语言,体验精深的思想,形成独到的见解;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和谐对话,分享智慧成果。不仅如此,作为社会精神的引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读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不屑读书,那么他所教的学生对读书的热爱程度必然大打折扣。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不读书的人,其精神丰满度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一个经常不读书的教师很难侃侃而谈,优雅从容。由此看来,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一个经常不读书的教师,绝不可能充满活力。
第三,胸怀教育理想。独特坚定的教育理想,源于教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必然有其个性与特色,即有其不同寻常的过人之处。教师的成长,基于先天禀赋,关乎后天努力;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教师,本无可能,更无必要。俗话说得好,“既要抬头看天,又要低头走路”,一个人既要心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从远处着眼,就近处着手,苦干还要巧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教育理想掌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催生教育的个性与特色,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教师,才是生动而有活力的教师。
第四,培养兴趣爱好。众所周知,对于学习写诗,陆游有“功夫在诗外”的名言。就教育而言,“功夫在教外”,同样成立。教师要想成为有活力的人,在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同时,自然也应该将功夫用在教育“之外”的事情。古代的读书人,除了研读经书之外,还有“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的学习。现代教师必须重视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在业余时间游游山水、看看电影、听听戏曲、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打打篮球、下下围棋等。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养,打好教育基础,教师更容易在教育过程中拥有宽阔视野、尝试灵活教法、获得深切体验、收到良好效果。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做好教育工作,彰显自身活力。
第五,导好教学之戏。三尺讲台,是教师的人生舞台;偌大课堂,是师生的成长之圃。如果将教学比作一部戏,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学之戏的主演;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是导演,负起导好教学之戏的责任。角色的特殊,作用的重要,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和超常的智慧,才能够找准恰当时机,采用合理方式,与学生一起出色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导好教学之戏,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获得和谐发展,从而完善自我,形成风格,实现价值。
第六,反思教育生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必须让思考伴随着教育的始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控教育行为,扬长避短,追求方式方法的恰当和效益的最大化。反思,作为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途径。如果教师能养成及时而持续的反思习惯,并能把反思的结果述诸文字,就能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切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这些反思文字,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记录。进行有序深入的反思,既是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的显著特征,又是其教育魅力的重要来源。
第七,跟上时代节拍。看一个人是否有活力,重要的一条,是他能否跟上时代节拍,自觉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他在继承传统、获得滋养的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根据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锤炼教育理想,优化教育行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借助和谐对话的方式,能与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心灵沟通。陶行知先生说:“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就须时常与青年人往来,所以我很愿意和青年人通信,尤其欢喜和小孩子通信。”八十岁的老翁,能与时俱进,活力充沛,则仍为青年;十八岁的青年,与时代渐行渐远,也会暮气沉沉,身未老而心干枯。
第八,养成研究习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因此,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应该养成研究习惯,定下来,沉下去,紧紧抓住富有教育意蕴的细节,细细品味,深入研究,力求有所发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提高素养,让教育工作更为有效、更富情趣;发展自己,成长学生,幸福自己的教育生活。养成研究习惯,是教师培育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催生以“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完善自我,实现价值”为追求的专业思想的基本途径。
怎样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其内涵丰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一个教师能在上面的八条下足工夫,大概可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底气,成为有活力的教师。
心语广角
教育科研,请你慢些走
督导处
去年立项时还是挺新颖的课题,到今年结题时却被说成过时了、落后了。教育科研的“日新月异”让教师们措手不及,也使研究失去了应有价值——
近日,某小学教科室主任写好一篇教育科研的结题报告初稿,专程赶到教科所,想请那里的专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叙事方面的研究报告,是去年立项的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专家翻阅后眉头一拧:“说实话,这课题已经不大新了。”教科室主任连忙解释说:“这是去年刚刚立项的,当时大家都说很新的,怎么只一年时间就不新了?”专家说:“现在教育科研的发展之快,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你去看看,教育科研杂志上有关教育叙事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最近时兴的是‘科研共同体’和‘校本沙龙’,如果你写的是这方面,那肯定会被看好。”教科室主任一脸苦相:“这可是我们七八个教师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的,为了写这个稿子,我足足花了半个月时间,还开了好几个夜车。”
去年立项时还是挺新颖的课题,到今年结题时却被说成过时了、落后了。这种情况,许多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也许都经历过或听说过,教育科研“日新月异”的态势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得到。值得大家深思的是,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这种教育科研的“日新月异”现象?
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墨守成规是死气沉沉的代名词,必然缺乏生命活力,但创新也要沉稳,也要脚踏实地,更要有远见。创新绝不是每天都有新花样,也不是一刻不停地变来变去。否则,就近于折腾和胡闹。就整个世界或事物整体而言,日新月异是必然的趋势,但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如果一天一个样,那可能就是一种灾难。
从表面上看,不断地变换,似乎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发展,实质上是没有深思熟虑,是肤浅,更是缺乏远见。要想让山坡上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形成茂密的森林,就得让它牢牢地扎根于某一方土地,保证其充分地吸足水分和养料。如果今天听别人说种松树好就种松树,明天听人家说种槐树值钱就马上改种槐树,后天又种柏树……如此变下去,这山坡还能形成森林吗?我们搞教育科研也一样,要想自己的课题有价值,具有较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做深做透,必须“莫为浮云遮望眼”。为什么如今基础教育中的许多课题总是做一个丢一个,没有推广价值?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赶时髦、急就章,它们生得快,死得更快。课题研究是一桩慢活、细活,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反复实践,它不同于时装,不同于首饰,更不能刮风般地流行。
教育科研的“日新月异”是浮躁和浅薄的表现,而相对不变才是一种成熟和深入的标志。遗憾的是,眼下许多地方的教育科研没有形成深入研究的氛围,也没有一种促使大家静下心来研究的保障机制,过繁过多的各级各类评比又诱导大家追求短平快,追求新闻效应,在反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教育科研最应该检讨的就是过分追求新奇快,新花样太多,一路上,眼花缭乱,摇摆不定,跌跌撞撞。
教育科研,请你慢些走,走稳些!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 苏霍姆林斯基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