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是海
一束金黄穿透云层,迎来了今冬第一缕阳光,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高安中学碧落校区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来到瑞阳校区听黄秧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黄秧老师上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这是一篇现代诗。
黄秧老师基本功很扎实,教态轻松、自然、活泼,讲课激情四射,调动课堂气氛游刃有余,课中采用采访、让学生打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乐,不愧为一节成功的课堂。
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黄秧老师的朗读指导,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示范读、名家读、配乐朗读。可谓是以读贯穿整课,由读入情,由读入境,尤其是老师指导朗读,可谓是以点带面。比如:当朗读“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一句时,起初学生读得很平淡,老师强调谓语动词“是”要重读,并且指出这是个问句,所以要读出疑惑的语气。又如:“哦,山那边是海吗?”这一句谓语动词“是”同样要重读,整句话要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再如“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铁青”要重读,同时整句话表达我内心的失落和难过,语速应缓慢些……经过老师这样的指导,学生豁然开朗,整首诗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和情感便一目了然,学生再齐读时便把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体现出来了,听起来如沐春风,让在座老师啧啧称赞。
尤其锦上添花的是最后一位学生的朗读,把整节课推上高潮,读者声情并茂,听者赏心悦目,让我们感受到新一代学子的精神风貌,生龙活虎,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说黄秧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心巧妙,给学生搭建了许多展示的平台,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最后又加以体验反思:“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的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既把握了课内知识,又拓展迁移到课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增强了勇敢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黄秧老师整节课板书简洁明了,清晰自然,美中不足的是语速还是有点过快,有点急促,当然瑕不掩瑜,这样的课堂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精彩的课堂当然少不了精妙的点评,课后语文教研组的几位优秀教师,对其进行了精彩点评,更为本次教研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比如聂文鹏老师评价说这节课作为现代诗的讲解无疑是成功的,诗歌就是要入情入味,切忌支离破碎地讲解,诗歌应以读为本,培养语感,读的时候要注意层次:第一层读通,读准字音;第二层读懂,读出意境,第三层读透,读出情感,更要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又如瑞阳校区陈素娟老师总结了黄秧老师上课的四大步骤: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②感受意境,品味语文;③进入意境,品读内涵;④课后拓展,畅谈启示。李后生老师则提出要设置情境,假如自己是主人公,与母亲对话,身临其境,进而把握诗歌朗读语调、语气、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和点评,我从中获益匪浅,之前对现代诗的讲解大多是马虎对待,认为读两遍便草草了事,没有像黄秧老师这样精雕细琢,这样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听后才发现,所有的文章,只要认真对待,便别有一番风味。
正如本诗中所说: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的,我相信:在一次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有上课教师的精心准备,有评课老师的无私指导,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必将攀上教学的顶峰,领略到教学的新境界!